- 当前位置: 主页 > 佛经共修 > 优婆塞戒经讲解 > 优婆塞戒经白话 >
-
文:五台山清心
【经典原文】“世尊。云何而得修于悲心。善男子。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。为欲拔济。是故生悲。又见众生未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。我当云何令彼具足。是故生悲。”【参考译文】世尊啊,如何能修到悲心呢?善男子啊,有智慧的人深刻观察一切众生沉没于生死苦恼的大海中,为了救拔他们出离苦海,因此升起悲心。还要深刻观察众生没有十力、四无畏和大悲三念,如何让他们具足呢?于是就升起了悲心。【清心释义】1、深见“深”表示程度高,不是浅层次。“见”观察、认识、理解。“深见”就是深刻观察、认识、理解事物。而不是简单的了解。2、十力《华严经·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四》中说:“佛子!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力。何等为十?所谓:深心力,不杂一切世情故;增上深心力,不舍一切佛法故;方便力,诸有所作究竟故;智力,了知一切心行故;愿力,一切所求令满故;行力,尽未来际不断故;乘力,能出生一切乘,而不舍大乘故;神变力,于一一毛孔中,各各示现一切清净世界一切如来出兴世故;菩提力,令一切众生发心成佛无断绝故;转法轮力,说一句法悉称一切众生诸根性欲故。是为十。若诸菩萨安住此法,则得诸佛无上一切智十力。”①、深心力心系于佛法,不染着世间的力用。②、增上深心力不舍弃佛法的力用。③、方便力成就他人、摄化众生的方便力用,贯穿在无上的菩萨行当中。④、愿力令一切众生所求如愿之力用。⑤、智慧力能了知一切众生内心的作用、活动、状态、变化的力用。⑥、行力未来际的修行中用不断绝菩萨行的力用。⑦、乘力普遍一切乘,摄化所有众生,而不舍大乘佛法的力用。⑧、神变力在每一个毛孔中都能示现所有的清净世界,一切如来出兴其中。如此的神通之力用,即神变力。⑨、菩提力能令一切众生发心成佛,不令菩提断绝的力用。⑩、转法轮力所说句句法都能称一切众生众生诸根性欲的力用。3、四无畏《大智度论》和《大乘义章》中说的四无畏:第一,总持不忘说法无畏闻持教法众义而不忘,因此在大众中说法的时候毫不畏惧。第二,尽知法药及知众生根欲性心说法无畏法药有两种,世间法药和出世间法药,众生的根机无量无边,但是菩萨能一一了知,因此在大众中说法毫不畏惧。第三,善能问答,说法无畏一切外道邪见都能一一破拆,一切正法都能熟练解答,无量众生任何时候来问难,都能随时酬对,因此在大众说法毫不畏惧。第四,能断物疑,说法无畏众生问难的时候,能随提问者而答,善巧回答众生的疑难,因此在大众中说法毫不畏惧。4、大悲三念《慈悲道场水忏法科注》中说:“三念者。宝藏云。一得供不高。无忘失法。二逢毁不下。永㧞习气。三不供不毁。不生惭感。一切种妙智。”所谓大悲三念即:第一,当面对众生的时候,如果众生信佛法,也不生欢喜心,常安住于正念正智种。第二,当众生不信佛法的时候,也不会生起烦恼,常安住于正念正智种。第三,当众生有的信,有的不信佛法的时候,及不欢喜也不忧戚,常安于正念正智种。总之,佛陀告诉我们,发菩提心必须先修悲心,如何修悲心呢?就是观众生之苦,如何观众生的苦呢?佛陀将告诉我们32种观法,需要我们用“深见”的观法,观察、体验、理解、明了32种观法,悲心才能修得。
- 上一篇:悲品第三白话及释义(2)
- 下一篇:悲品第三白话及释义(4)
其他信众还在看:
热门信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