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当前位置: 主页 > 正修班•中级课程 >
-
文:五台山清心
1、什么是生死佛法中对生死的看法与世俗的生死不同。生死的原因是一切众生惑业所感召。即“生者死,死者生也。”《楞严经》中说:“生死死生,生生死死,如旋火轮。”《秘藏宝钥上》中说::“生生生生暗生始,死死死死冥死终。”《僧伽吒经四》中说:“佛言:善男子!识灭名死,福德因缘识起名生。”《成实论》中说:“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,亦说五阴退没名死。”刚刚得到五蕴身为生,五蕴身退灭为死。2、凡夫惧怕生死对于普通人来说,出生的时候,人人祝贺,新添人丁,喜从天降。当一个人死亡的时候不仅死亡者自己心生恐惧,朋友家人也会洒泪恸哭,哀伤不尽。这源于人们对于生前死后的毫不知情,因此自然会产生对死亡的担心,尤其是步入晚年,褚病缠身,不尽对日益临近的死亡产生种种的疑虑。3、生死的两种方式佛教经典当中列出了凡夫与圣人的两种生死方式,也就是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。第一,分段生死①、哪些众生分段生死“分”就是分期、分限,就是期间。“段”就是形段。是指六道凡夫众生随业力而感得的果报身。六道众生就是指天、人、阿修罗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等。六道众生所居之地就是三界,即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②、分段生死有哪些因缘?三界内的众生以有漏善业为因、烦恼障为缘,感受三界粗果报。果报的寿命长短、身体大小都不同。③、分段生死者的果报分段生死就是在六道中轮回,生死的过程就是轮回的过程。因为众生的业力不同,因此所感得的果报身有长有短、形貌有美丑、胖瘦、高矮等差别,分分段段生生死死,因此叫做分段生死。众生的身量果报:我们熟悉的人道就不再赘述,再如畜生道,《菩萨处胎经》中说:第一大鸟就是金翅鸟。头尾相距八千由旬,身高也是八千由旬。(一由旬大约是30~40华里。)《广如经》中说,畜生道中第二大者就是龙。比如《阿含经》中说,难陀跋难陀二龙,其形最大,绕须弥山七匝。头还山顶尾却依然在海中。畜生道第三大是鱼身摩竭大鱼。《四分律》中说,摩竭大鱼身长有的三百由旬四百由旬,最大的有长七百由旬。再如《阿含经》中说,眼如日月,鼻如大山。众生的寿命果报:人间寿命大家熟悉,天道的寿命非常的长,再以畜生道为例,《毗昙说》中说,寿命长的畜生不过一劫,比如持地龙王及伊罗钵龙等寿命近一劫。而短命者不过蜉蝣之虫朝生暮死,生死就在一日之间。再如《大智度论》中说,佛让舍利弗观测一鸽子的过去与未来,前后各八万劫,还不舍鸽身,因此畜生寿报长远,不是非凡所能测知的。④、分段生死的过程分段生:四大和合。所谓四大,就是构成五蕴身的地水火风。分段死:四大分散。第二,变易生死《胜鬘宝窟》卷中(末)说:分段生死有色形区别及寿期长短。变易生死只是心神念念前变后异,变易的身形及寿量没有定限。①、谁在变易生死指阿罗汉、辟支佛、大力菩萨等凡是超越三界轮回的圣者。②、变易生死有哪些因缘?阿罗汉、辟支佛、大力菩萨等虽然不受分段生死的轮回,但是依照无漏之有分别业为因、所知障为缘,在三界之以外受殊胜微妙果报之身,即受意生身,再以此身来三界内修菩萨行,以至修成佛果。③、寿命与受报身他们的受报之身,是凭借悲愿之力。寿命和肉体都可以自由变化改易,而没有一定之限制。本节我们了解了凡夫与圣者生死的异同,那么作为凡夫的我们在死亡之时,是任凭自己的“业力”摆布吗?今生的哪些业会现前?来生哪些业会受报?下一节为您继续分享。
- 上一篇:正见之一:业力
- 下一篇:亲人投胎哪里?自己观察最稳妥
其他信众还在看:
热门信息: